文章目錄
Toggle閱讀心得_灰犀牛:危機就在眼前,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?
書本資訊
- 書籍名稱:灰犀牛:危機就在眼前, 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?
- 作者:Michele Wucker
- 譯者:廖月娟
- 出版:遠見天下文化
書本摘要
相信大家對於黑天鵝一定不陌生,就是指無法預測及超乎常識但衝擊力大的事件,不過灰犀牛是什麽呢?
灰犀牛事件的定義:
- 已經存在且高發生率
- 顯而易見的威脅,但卻常被忽視
- 雖然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發酵,但之後可能隨時會發生
- 後果嚴重
- 若做足準備是能夠預防及躲避的
灰犀牛最大的特色就是顯而易見及可預防,只是我們視而不見
其實 2008 年金融海嘯、日本福島核災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。書中分享了大量案例以及各種能夠必免遭受衝擊的方法,希望讀者能夠學習識別灰犀牛、應對灰犀牛、預防灰犀牛。
一般人遇見灰犀牛時會有典型的五階段:否認→迴避→診斷→恐慌→行動
- 否認:拒絕承認可遇見危機已經出現
- 迴避:多數的灰犀牛並不是微弱的警示,而是我們故意疏忽,不予回應
- 診斷:經過一段時間後終於肯正視問題並開始思考解方
- 恐慌:意識到為時已晚,必須迅速做出決定,然而龐大的壓力及急迫性迫使我們感到恐懼,以至於常常做出錯誤的決定
- 行動:行動結果不是成功迴避就是被灰犀牛踩踏而過
為應對灰犀牛,作者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步驟:
- 辨識灰犀牛:灰犀牛顯而易見,不要否認近在眼前的威脅
- 定義灰犀牛:書中提到灰犀牛分為 8 種,每種的特徵以及處理策略都大不相同
- 實際行動:大家其實都知道應該怎麼做,最難的還是發起行動。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,就什麼也解決不了。
- 危機也是轉機:有時候無可避免的還是會被受到嚴重的衝擊,不過要阻擋未來犀牛最好的時機,就是在創造性的破壞來臨之後痛定思痛、浴火重生
- 待在下風處:在威脅離我們仍有距離時就就應該解決,俗話說:「一分預防,勝過十分治療」,等事情真的來臨時往往會付出極高的代價還不一定成功
- 眼觀四方,耳聽八方:時時注意週遭是否有灰犀牛的蹤跡,才能夠即時辨識危機。
此外書中也提到許多可能會擾亂我們做決策的心理偏誤,例如「團體迷思」、「現成偏誤」、「逆火效應」等,都是我們應該要盡力避免的。
以上簡單分享我認為本書的重點內容,也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購買或借閱書籍深入閱讀,並與我分享你的心得!
心得
Before
我想「不見棺材不掉淚」就是一般人遇到灰犀牛時的最佳註解。事情到頭時才會突然腎上腺素爆發試圖力挽狂瀾,有時候僥倖成功,有時則是直接躺平。事後反思時總會發現其實自己早就意識到了問題,然而由於種種因素一直拖延、否認、逃避。
我認為書中有一句話非常有道理:「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已經知道的,而不是自己想要的。」我們通常比較會相信樂觀的預測,以至於持續否認已經悄然滋生的危機,也可能是怕改變後會變的更糟才遲遲不採取行動。不過看了書中諸多實力才明白,不行動的後果往往才是最嚴重的,就算出錯了,結果不會像想像的那麼糟。
另外一種狀況則是自己隱約發現了問題,但是礙於團體壓力不敢說出口或是覺得搞不好自己是錯的,殊不知這其實正是典型的團體迷思。
After
雖然現在的我可能還無法精確識別周遭到底有幾個灰犀牛,但我認為採取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的態度,將可能的危機防範於未然會是一個不錯的辦法。也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灰犀牛思想家:跳脫傳統思維,沈著分析事件,及時採取行動。
在閱讀這本書後,我發現其實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灰犀牛,只是可大可小而已。例如那些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其實都是灰犀牛的一種,而現在的我們覺得危險還遠在天邊,因此都不是很在意。書中提到:「應該要把威脅當一回事,不要一直在想威脅的『可能性』有多大。」
CTA
- 多去留意身邊是否有不合理的事情,是否是灰犀牛的前兆
- 不要陷入團體迷思的陷阱中,覺得不對勁就要說出來
- 嘗試練習灰犀牛的解決步驟來解決問題
推薦指數
閱讀時長:6 hr 41 min
實用程度:★★★★
好啃程度:★
綜合推薦程度:★★★★
即日起在 Hahow 好學校線上課程平台購買課程,輸入益生駿專屬折扣碼「KOLeason」 或透過專屬連結領取折價券,即可享最高 85 折優惠!📚🎉
超過千堂多元課程任你挑選,快來開啟你的學習之旅吧!🚀